查看原文
其他

ICCAD 2016张竞扬:智能硬件需要怎样的半导体创新?| 摩尔精英现场

张竞扬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2-12-29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调节语音进度


智能硬件火热异常,在酷炫、喧嚣的背后,是产品开发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当今的智能硬件公司已经和传统电子硬件企业大相径庭,他们快速、灵活,产品迭代周期越来越短。这一切都对上游的半导体供应链提出了新的需求,整个产业似乎正孕育着大变革。为了提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响应终端市场需求,我们都需要改变,需要模式创新


最近几年,智能硬件无疑是半导体圈子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把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物联网看作是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从2013年为日月光ASE组织可穿戴设备研讨会,调研异型封装的需求开始,过去3年多时间里,我与大量智能硬件公司打过交道,在我们合作伙伴的平台上,目前已有1.3万家智能硬件企业注册并使用。

这些智能硬件企业有着怎样的特点?对半导体行业有哪些新的需求?我们半导体公司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很高兴能有机会就以上这些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互联网与智能硬件

说智能硬件之前,我们要先聊一下互联网。一方面是因为智能硬件业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互联网;二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视角更好地去理解智能硬件公司的发展轨迹。

在过去十多年,互联网的繁荣景象和由此带来的对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常常使我们活在某种虚幻的感觉当中,似乎软件主导了世界,而硬件变得不值钱、不重要。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先看看BAT的CEO们是怎么说的。

首先是百度,3家中,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确实稍逊一筹,难怪李彦宏有这样的担忧:“我天天都在想,我是不是就要被移动互联网淘汰了”。

阿里巴巴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乍听马云这句话,感觉好像很狂,但其实他的下一句是:“我不知道我的对手会从哪个犄角旮栏杀出来,就把我干掉”。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马云想做社交,无奈努力了多年都没有做成规模,而微信支付只用了短短2年就与支付宝十几年的积累平分天下。




这些年腾讯一直顺风顺水,微信一统江湖,赚的盆满钵满。那马化腾为什么也被吓出一身冷汗呢?我们试想一下答案:假如微信不是由腾讯开发出来的,假如手机QQ和微信的竞争不发生在腾讯内部,那么马化腾的日子过得还会像今天这么惬意吗?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有下一个社交产品替换掉微信。

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会不会好一点呢?我们看看Facebook,这家公司的市值是3500亿美金。小札同学平时说话不多,但做起事来很实际,200亿美金买下了68个人,人均3亿美金,当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硬件的不连续性

这4家互联网巨头都是发迹于PC时代,而当用户开始从PC向智能手机迁移时,大家都需要逃命,所以Facebook收购起来才这么狠。从变化和发展过程来看,这些互联网顶尖公司的危机都是因为这个:硬件的不连续性。当他们赖以生存的硬件平台开始转换,为了跨越从电脑到智能手机的不连续性,再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如履薄冰。而这种不连续性的发生,正在不断加速。还是任正非老爷子想的清楚:“软件定义世界?你能抓一把软件在手上吗?”



互联网巨头如何应对这种硬件的不连续性呢?与其被动等待不连续性的发生,天天担惊受怕,不如大举进军硬件。所以,智能硬件与互联网行业有大量人才、投资和收购的互动。而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着智能硬件企业的商业模式。



行业正在被颠覆

这样的不连续性和行业被颠覆的现象,正在各个领域发生着,而智能硬件公司正是这些变化的主角。



在这一波不连续性跨越的过程当中,会诞生大量百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用4年时间就做到了450亿美金的估值,在中国拥有1.5亿用户。按销售额计算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电商,今天,小米还想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硬件公司了,你会发现 ,在这样的企业身上,硬件和软件的界限不断模糊,硬件开始软件化,软件也要硬件化。



小米还不是最奇葩的,我们看看乐视,贾跃亭一路从煤矿做到视频、做到电视、手机,然后又做体育、影视、VR,现在又开始做汽车。这样的公司要怎么去理解它呢?有人说这是一家靠PPT和发布会驱动的公司。可问题是,人家确实是在驱动前行着!
 
代理商朋友可能了解,乐视2015年的芯片采购不到1000万美金,但是今年已经超过1亿美金了,10倍的成长。网上有人调侃乐视,说下一步贾跃亭该是要开发布会做火箭了。

说到火箭,我不禁想起了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Elon Musk,他卖掉PayPal之后,拿着全部2.5亿美金投身硬件,自杀般地同时从事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这三个长期停滞不前的高科技硬件行业。最艰苦的时候,两家企业濒临倒闭,Elon Musk本人也被当作硅谷最大的骗子。最后,他奇迹般地把这三家企业都做成功了:SpaceX已成为航天业最稳定的运营商,单次发送火箭的成本不到传统方式的1/5;特斯拉已经是全球最酷、最畅销的纯电动豪华汽车;Solar City则是最大的消费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供应商。



现在,Elon Musk还要去火星!上个月他刚发表演讲,要用不到20万美金的成本,在有生之年把人送上火星。现在已经没人嘲笑他的梦想了。

这些新兴的智能硬件公司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未来图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出现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舞台上,这些新智能硬件企业,既有着过硬的电子硬件核心,也有娴熟的互联网软件技能,他们的风头渐渐超过传统巨头。

当小米、乐视这样的公司携互联网之勇,革了传统手机的命,让思维守旧的人从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到学不会、追不上。今天,我们对一些智能硬件公司,是不是也有点儿看不见、看不起了呢?
 
号称硅谷预言帝的Kevin Kelly说了下图中的这段话:这些伟大产品可能来自出乎我们意料的地方,并以出乎我们意料的形式。与此同时,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即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客户大多数都是要“死”的,客户更替的速度也可能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30年太长,那么10年内会发生什么呢?


设想一下2026年,随着语义识别、云计算和AI技术的进步,我们的下一代可能不再需要为学习英语而烦心了。到那个时候,也许某种智能耳机,甚至电话就自带实时翻译功能。


用不了多久,人均电子产品个数将有数量级的提升,会从当下的3个跳升到2026年的30个。在资本和互联网的支持下,提供这些新电子产品的公司会和之前很不一样。与以往公司循序渐进的发展轨迹相比,新智能硬件公司的梦想看起来似乎都不太靠谱。做产品也可能像是痴人说梦,最初几年的出货量也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亿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我们还在为无人驾驶汽车苦恼时,考虑要不要开发芯片支持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要把汽车替换掉了。单人电动无人驾驶飞机,亿航18个月估值就达到2.1亿美金。你要不要支持它,并为其开发方案呢?如果你说不要,万一他成功了呢?目前,像亿航这样的公司成百上千,我们应该支持谁的需求?这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这些新兴的智能硬件公司都要一口吃成胖子呢?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只有创新产品才能吸引注意力,这里面包括媒体、员工、投资人、供应商和终端客户。而互联网行业的资金和人才流入更是加快了这一进化速度。



我们看到,智能硬件公司激进到拿着国外论文到半导体行业来找实现方案。我们还看到,市场要求智能硬件公司以互联网式速度迭代产品,周期已经缩短到了6个月。


如今的智能硬件公司似乎没有了产品成熟期,也没有cost down过程,产品开发就像在飞机飞行时候换引擎。公司节奏奇快。对于芯片厂商来说,以上这些就意味着,如果第一代产品Design in不进去,可能代代都进不去。华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仅仅3年时间,华米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可穿戴硬件商,超过了苹果和Garmin。小米手环2代以149元的价格,实现了显示屏、心率监测、3周待机等功能和性能。上个月发布的华米手表,以不到1/5的价格实现了与国外产品相同甚至更好的性能,原因正是华米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



智能硬件新模式对芯片的要求

智能硬件公司的新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再是下一个手机厂商,对芯片原厂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看到,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趋势在智能硬件行业发生着:一是垂直整合,这里,我们说的不仅仅是苹果、三星、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而是更多经过A轮、B轮融资后,估值5亿左右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芯片团队,以及寻求芯片定制服务的公司,当然,这些定制芯片不是最尖端科技的复杂SoC。
 
目前,在保护产品设计方面,定制芯片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它让竞争对手需要多花6个月,甚至是1年的时间才能出货类似产品。而对芯片原厂来说,突然间,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他们开始挖你的人,砍你的单,这令一些传统芯片厂商头疼不已。


第二种类型:完全不懂硬件,也不想去懂,这种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智能硬件公司为多。


对于这种公司的需求,我总结为以下3点:

第一是支持:智能硬件公司在成功以前,找芯片实现方案很辛苦,因为没有量,上游厂商不愿合作。但是成功后,则正相反,芯片企业找智能硬件公司卖芯片很辛苦,因为硬件公司没有时间做cost down。

第二是速度:很多方案需要马上提供,而多数国外厂商反应速度太慢,一个邮件来回要一整天,而且要用英文沟通,这很难适应现在的节奏。

第三是方案:要求原厂提供系统级Turnkey方案,并希望芯片企业提供包括软件、算法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芯片+简单的Reference design。


IDH模式的隐忧

之前的方案大多由IDH提供,而这种模式很难满足今天智能硬件公司的速度要求,因为一旦产品比竞争对手晚上市,哪怕是1周,都会有本质区别。



如果是IDH做方案,芯片原厂从样片到稳定供货要3个月,IDH开发方案3个月,智能硬件公司拿到方案开发产品也要3个月,这样,最理想的情况下,也需要9个月,这种速度太慢了。


那么,智能硬件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一个客户,Archiwave CEO陆建华博士给出了一个答案:芯片原厂也许需要以芯片为核心和基础,以模块和系统切入市场。

如果原厂的芯片样片和方案能够同时准备好,只需要用3个月实现稳定的芯片供货,给到智能硬件企业,就可以使智能硬件产品开发完毕、上市。跟IDH模式相比,这样可以节省6个月的时间,6个月以后,第二代产品都可以上市了!我们这边不是说芯片公司必须开发方案,而是是否能有战略合作伙伴在很早期就利用我们最新的芯片开发产品方案。


积木式创新

当终端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终端企业只有时间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长板,剩下的积木需要供应链提供,而且是最快速度的提供。速度要加快,还得做方案,看来半导体行业的加班是治不好了!



市场碎片化


以上还不是最麻烦的,最烦心的是市场碎片化,这对供应链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做无人机的大疆市值已经接近100亿美金了,其消费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2016年销售额100亿人民币,按4000块的均价算,也就是250万的出货量,换算到芯片才多少wafer呢?如果以一张wafer出5000个die计算,一年才500张wafer。

Foundry的销售朋友们,如果客户拿这种forecast来找你,说这个产品市占率达到了80%,但是一年只有500张wafer的量,估计你连MPW都不会给的!

今天的物联网市场正是如此,而且目前完全看不到整合的可能和趋势。

5万个终端客户需要多少Fabless支持?Foundry厂如何支持这些海量的Fabless?今天,中国有700多家设计公司,很多人说这太多了,而未来也许会更多。

TI一家公司就有10万个产品线,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硬件也许需要的是100万、1000万的产品线,什么样的组织架构能够支持这种小量多品类的碎片化需求呢?

就像台积电在27年前成立时,创造了pure play foundry和fabless这样的新商业模式,今天的物联网、智能硬件的新需求,也许会倒逼半导体行业大变革。


摩尔定律与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

提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响应终端市场的需求,我们需要改变,需要模式创新。这里,理解和应用“互联网思维”很关键,其实半导体行业应该最熟悉互联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我们熟悉的摩尔定律很相似,无非是利用最先进的工具,提高效率和性能,降低成本。对摩尔定律来说,工具是先进的Process工艺,对互联网来说,工具就是各种新的软件。



摩尔精英:连接全球半导体精英

在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创新上,摩尔精英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核心业务是招聘。提到招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猎头,我们确实有着行业最优秀、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猎头团队,但这并不是重点。摩尔精英的重点是线上垂直招聘平台,上线一年以来已经有500家半导体企业,30万半导体专业人士入住,覆盖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获得2000万风险投资支持之后,摩尔精英进一步把业务拓展到了半导体科技媒体、专业直播APP、智能硬件人才招聘这3个领域。这里面,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摩尔精英的媒体平台:半导体行业观察,这也是目前行业关注人数最多、阅读量最高的微信公众号。

摩尔精英希望通过这些新的互联网工具,提高半导体行业在人才招聘、市场传播、活动交流等方面的效率,让大家可以有更多时间专注在核心业务上。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摩尔直播APP,和大量第三方通用直播平台不同,摩尔直播打造的是半导体企业和专业观众的实时互动平台。最近的校园招聘季,有100多家半导体企业在摩尔直播APP举行线上宣讲会,和来自60多所学校的、3万多毕业生互动。以后我们还会提供半导体、智能硬件领域的线上产品发布、培训、研讨会、技术分享等更多专业直播内容。


欢迎大家来摩尔精英展台37-38体验黑科技~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可调节语音进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